《植物化学保护》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核心必修课程,一直是植物保护专业与学生升学、就业关系最为密切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专业课程之一。主要介绍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常见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各类农药和品种的特点、作用机理与应用、有害生物抗药性及其治理、农药环境毒理学、新农药开发、农药管理等基本知识。这门科学涉及到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杂草学 、遗传学、气象学、分子生物学及其他许多分支学科,这些学科的每一个新成就都对本学科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课程始建于1952年,由著名昆虫毒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善欢教授等开创并主讲。1963年由黄瑞纶、赵善欢、方中达教授等编写了全国的《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大纲和教材。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课程建设质量及教学实验建设不断提高,各方面已达到高水平和高质量,从而出色地完成各项教学和科研任务。课程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及国际各学术会议吸收最新讯息和资料,掌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结合自己科研和生产实践,用第一手材料进行教学,课程内容充实、新颖、丰富,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喜爱及好评。1983,1990,2000年《植物化学保护》三版都是华南农业大学主编单位,其中,1-3版赵善欢为主编,2007年《植物化学保护》第四版由现任课程负责人徐汉虹教授担任主编。1992年黄彰欣教授主编了《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指导》。此外与本课程有密切相关的教材与专著,如主编了《昆虫毒理学》、《Principles of insect toxicology(昆虫毒理学原理)》等这些书极大地丰富了全国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了这批教材与专著,对学习者拓开了视野、丰富了理论基础和解决生产实际能力。1960,1980年主办了两期《植物化学保护》师资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分布于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的《植物化学保护》教学科研的骨干教师。在老、中、青相结合团结协作下,本课程的教师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在教学、科研开发工作中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在全国高等农林院校中的本课程处于领先地位。1993年本课程第一批入选广东省优秀课程,1997年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室入选广东省高等院校合格实验室。2004年本课程被评为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
本课程所依托的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昆虫生态、毒理研究室是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是国家昆虫学重点学科的一部分,是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同时又是全国植物化学保护骨干教师培训点和我校植物保护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本学科成为国家商务部指定的国际植保官员和高级技术人员培训点,自1995年起,主要承担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项目,每年一期,学员主要来自东南亚、中东、东欧和非洲,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本课程采用我校主编、全国农业院校认可的新版教材,并参考国内外的相关优秀教材,教学上运用以多媒体、网络、VCD等资源为手段的辩论式和启发式教学,配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努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专门人才。各位教师一直十分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各位教师均为学科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多年来承担多项部 ( 省 ) 级以及地方横向合作项目,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课程组的教师还十分注意学科知识的更新,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活动,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将最新的学科知识充实到教学中,使教学始终在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启发性等诸方面体现了时代的发展水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积极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课程组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