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课程介绍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课程说明与总体目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是广东省新开设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精品课”,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的统一性,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和回答新时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真理力量,以课堂呈现的形式,向青年学生讲准讲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青年使命的关系,让青年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会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世情、国情、党情与青年使命的关系,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后、新中国建立前后、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同时代的中国国情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和对青年学生的使命要求,认识到每一代青年都有每一代青年的历史担当,学会准确定位新时代青年学生担当的内涵,从而自觉投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二、课程内容与授课对象 (一)教学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为历史纵轴,选择科学社会主义创立、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5个阶段,讲清楚不同历史时期的国情、国运、社会主要矛盾、历史任务与青年学生使命的关系,揭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和回答新时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真理力量,揭示中华青年百年使命担当的演变规律,认清不同时代青年学生的使命任务。 (二)内容设置与学时分配 分为10个专题进行教学。 专题一(2课时):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与青年使命。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讲授马克思青年时期的历史责任感和人类情怀的形成过程及其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关系;讲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要性,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阐述该时期中国青年的使命与实践形态。 专题二(2课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革命青年。重点讲授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及其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关系,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揭示中国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讲授该时期青年使命的内涵和选择依据。 专题三(2课时):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建设与青年使命。重点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青年的历史使命等,集中讲清中国站起来的光辉历程。分析在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旧世界被推翻、新中国建立,青年学生将革命的热情转化为建设的动力,将青春和汗水融入火热的建设事业。 专题四(2课时):改革开放与青年使命。重点讲授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该时期青年学生的使命;集中讲清中国富起来的历史进程。 专题五(2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时代新人。重点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内涵,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内涵及两者的关系,集中讲清中国强起来的伟大征程;讲授中国梦与青春梦的关系以及奋斗与幸福的关系等。 专题六(2课时):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青年担当。重点讲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关系,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人生理想、增强本领,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贡献力量 。 专题七(2课时):建设美丽中国与青年学生责任担当。重点讲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建设美丽中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要求;讲授青年学生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责任、使命和担当。 专题八(2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青年学生文化素养。重点讲授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广东省文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大学文化和青年学生的作为。 专题九(2课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青年学生新担当。重点讲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引导青年学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专题十(2课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与青年学生的政治使命。重点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建设的重要地位;讲授青年学生如何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实现新时代的政治担当和政治使命。 (三)授课对象 按照有关要求,本门课为限制性选修课(指定选修课),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 三、组织实施 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本课程实行全校统一线上教学,从第2周开始正式线上教学。 四、成绩考核评定 平时成绩占50%,期末课程论文占50%,具体由任课老师设置。 五、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选用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教育厅组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二)主要参考书 1、《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 中共中央马恩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5、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3卷),外文出版社。